媒 體 報 導

2024 September

來源|Comunicareilsociale
撰文|Newsroom

Comunicareilsociale – 社會紀事報 -「在藝術中重拾希望」 在威尼斯,岑龍的展覽呼籲愛、勇氣和堅韌

在喧囂與動盪的時代,藝術能否成為重拾希望的鑰匙?藝術家兼哲學家岑龍通過他的個展《播種希望》傳達了這樣的期望。

繼佛羅倫斯繪畫藝術學院的首展後,這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在第60屆威尼斯雙年展期間於威尼斯克維里尼宮展出。該展覽由台灣的Crux Art Foundation贊助,策展人為林暄涵與蘿拉·維拉尼,這是迄今為止在義大利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岑龍作品展。

岑龍的藝術展示了他對人類狀況的深刻關注與敏感。儘管他的生活經歷複雜,畫中描繪的人物也面臨日常的艱辛,岑龍的藝術世界依然充滿著強烈的希望,這種希望深植於生存的生命力之中。

岑龍1957年出生於中國廣州,正值中國歷史上一個動蕩的時期。兩歲時,他被父母送到里昂,由家族好友撫養。在孤獨的時刻,他開始釋放自己的創造力,參觀歐洲的博物館,並從倫勃朗、魯本斯和委拉斯開茲等歐洲大師的作品中汲取靈感,直到庫爾貝、席勒和弗洛伊德。

回到中國後,岑龍與父母團聚,並與父親岑家武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岑家武是中國學術界著名的人類學家與民族學家,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後不幸去世,這給年輕的岑龍留下了永久的創傷。

隨著歲月的流逝,岑龍發展出獨特且原創的藝術風格,將西方藝術的規範與東方文化相融合。

「他的作品充滿了深厚的文學、詩歌和圖像文化背景。可以感受到他一生的學習與他從父母那裡繼承的知識厚度,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著名的知識分子。」佛羅倫斯繪畫藝術學院院長、藝術史學家克里斯蒂娜·阿奇迪尼如此評論。

岑龍曾是一位備受推崇的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如今67歲的他已經退隱武漢,專注於藝術創作,對學術界的限制感到幻滅。他深受父親遺產的影響,過著簡樸的生活,遠離當地藝術界,完全投入到藝術真理的探索中。

岑龍認為自己與旅者馬可·波羅有著相似的命運。今年正逢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岑龍經常感到需要離開家鄉尋找靈感,年輕時他曾在中國北方探索,90年代初期他前往日本,這些旅程催生了他著名的採珠女的作品。

岑龍的風格以精湛的筆觸和嚴謹的構圖為特徵,創作出深刻的寓言性作品,並邀請觀者進行沉思。

展覽的參觀者會感受到一種遠離現代生活喧囂的庇護所,岑龍的作品喚起了人類本質中的純淨感。

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充滿了靈性,他對神聖的追求通過基督教符號得以表達,這些符號是他在法國童年時期接觸到的。儘管如此,藝術家並未採取任何意識形態立場,他的作品也反映出一種世俗信仰,傳遞著愛與眾生之間普遍的團結信息。

岑龍通過「播種希望藝術大賽」再次展示了他對年輕人才的承諾。該大賽與展覽相關,旨在激發威尼斯與萊切美術學院學生的創意思維,為他們提供在克維里尼宮展出的機會,從9月開始展出。憑藉Crux Art Foundation和Hann Art Agency的支持,最優秀的作品將被收購並推向國際市場。

《播種希望》展覽可能會在歐洲舉辦其他重要展覽之前率先亮相,這場展覽帶來了真實且深刻的情感。岑龍的作品直指靈魂,傳達著希望的信息。展覽的主題代表了許多傳統與文化中的原型,這也使其在當今時代顯得尤為相關和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