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 體 報 導

2014 Dec 
來源|NOT TODAY 5/6

Gallerist Metra Lin 林暄涵

什麼樣的經歷促成你今天從事畫廊經理人的工作?

以前,我曾為一家專做藝術繪本的日本出版社工作,合作的對象來自拉丁美洲、中國、東南亞、中東、日本等地,社長嘗試將純美術的創作者引進插畫這塊領域,不過當時純藝術與繪本這兩塊領域差距太大,經營不易的狀況之下,公司只好結束營業。但是因為這份工作,我在十多年前認識了藝術家岑龍,他的插畫作品 《賣炭翁》在日本得了獎項,社長很欣賞他,讓我去跟他邀稿,我當時其實不知道他也畫油畫。五年前涵藝術成立,與他正式展開合作,一路下來,從非常辛苦的經營到現在為他的作品找到不少收藏家。

你將自己工作定位為藝術經紀,可否談談你經營的方向?

岑龍之外,我也代理一些來自日本、烏克蘭的畫家,他們作品的共同特色是沒有商業的污染性,作品比較講求內涵性以及樸實感,乍看之下不是市場上流行的風格,但說老實話,我一路經營到今天,一向沒有参考所謂的商業模式,我只是堅守在推薦我認為優秀的藝術家,推廣跨越國界,具備共通的美和情感共性的藝術品,我對藝術市場是陌生的,只因為相信我的藝術家,便開始去做。過去有人說我很天真,的確一開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賣藝術品,或要賣給誰,但我們先試著與百貨公司、基金會合作,借場地辦小型展覽,借力使力的方式下累積了一些資金,之後便開始參加藝博會,然後到了 今年在北京的美術館辦了第一場的展覽。坦白說,平常我不看談論藝術投資的雜誌,因為我不想受這類的市場導向影響,我比較想要純粹的站在推荐藝術品的角度上,為藝術品找到知音,讓收藏涵藝術作品的藏家,能夠實際上在居家生活中享受與藝術品的互動,感受到美好的氛圍。我的目的相對是比較單純的。

聽起來你與藝術家的情誼非常深厚。

這也許是因為,我透過感性和人往來,而且我本身可能些許具備藝術家的性格,所以我和藝術家都很談得來,個性也都蠻契合的,而且交流久了後,關係也就變得像家人一樣。過去因為出版社的工作,我和岑龍有著頻繁的工作往來,有時會聊到他的經歷,因而變得熟識。他的作品很吸引我,而且因為他的時代背景,作品中充滿了現在年輕藝術家所無法達到的情感層面。他的作品母題,很多來自於他年輕時在中國西北部的經歷,畫作有濃厚的北方味。他畫中的人物經常是離大陽、士地最近的地區,例如新疆和陝縣這些地方。

岑龍認為,離天地最近的人生活條件常常是最困苦的。我常常能夠在畫中看到北方人性格裡對抗困苦生活的堅忍天性與樂觀態度,所以北方人於他是很有魅力的創作題材。而涵藝術另外一位日本藝術家林靖子,我有時會請她來臺灣寫生,或者一起在日本旅遊,因為我們兩個都是女生,可以一起旅行,有更多的相處機會。我與藝術家的相處建立在信任之上,我相信他們的能力,喜愛他們的作品,並全心全意支持他們的創作,我也總是跟他們說,創作一定只能遵從自己,無須將眼光放在市場之上。

「我與藝術家的相處建立在信任之上,我相信他們的能力、喜愛他們的作品,並全心全意支持他們的創作」。

你如何向藏家介紹作品?

我一般都是很真誠的從作品的感受上去做介紹,而且會談一下藝術家的個性和創作的想法。因為能夠把作品的情感面成功介紹給一般大眾,所以涵藝術吸引了不少入門的收藏家,蠻多家庭的第一幅作品都從涵藝術入門。舉例來說,前一陣子我在臺北百貨公司的展廳裡為林靖子辦展,遇上一對來自外縣市的夫妻,他們家有一面牆空了七年,從未買過畫的他們,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作品,我向他們介紹作品,當下他們無法決定,但只隔了一餐飯的時間,就決定收藏,後來當我們在另外一個城市參加博覽會的時候,這對夫婦又特地來看,又收藏了另一位烏克蘭藝術家的作品。類似的例子滿多的。我喜歡將樸實、有氣質的作品介紹給有緣人,希望大眾透過我的介紹,與作品產生某種很深的連結,能夠感受到藝術帶來的歡愉,當然,作品本身的質地很重要,涵藝術的收藏家,主要目的都不在於投資,所以如果作品不好,與藏家的交流應該會很難有後續,但是我們目前為止,與藏家的關係都能夠長久。

最後能夠談談你自己與藝術的關係嗎?

我曾經在平淡的生活中喪失了熱情,經歷過好長一段靈魂頗空洞的生活。但在接觸了一些南美洲純良的藝術家後,我透過他們看到了一個好乾淨好單純的世界。好多年前,有次到巴西參加書展,和巴西、阿根廷的藝術家,我們一群人走在路上,那一天,是好湛藍的藍天白雲。

我們聊天空的顏色,隨便路上遇到幾隻狗雞啊,我們也可以開始為它們編起了對話和故事,生活中好像有源源不絕的素材去體會,我當時覺得好快樂,日子忽然間變得很有意思。然後,我又接觸了生平第一位認識的中國人岑龍,看他的插圖,看他的油畫,我體驗到了最純良的真善美。於是,我從那時候開始決定要和藝術家一起工作!不過,我只打算為純樸而美麗的藝術服務,因為我想要透過這類能夠讓人心返璞歸真的藝術品,讓更多人體會到和我一樣的快樂,達到靈魂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